绩溪:“90后”乡村“塑颜”师赋能农旅融合-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7/05 17:05:04
来源:绩溪县文旅局

绩溪:“90后”乡村“塑颜”师赋能农旅融合

字体:

  近年来,宣城市绩溪县以创新推动发展,涌现出一批“90后”乡村“塑颜”师,他们以智慧和才情打造特色乡村运营模式,赋能农旅融合。

  春山留远客

  2016年,何伟因在大学建筑系里做与民宿有关的课题,第一次来到绩溪。2018年,何伟再次来到绩溪扬溪镇笆篱山村时,发现村落环境和整体氛围有了很大变化,受到绩溪产业政策与扶持力度的影响,他产生了在这里建造一座理想民宿的想法。

  何伟的民宿由两栋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徽州民居改造而来,名为“民间宿客·三味书屋”。自2019年民宿建成以来,每逢节假日都有许多外地游客慕名而来。随着民宿名声不断扩大,2022年,何伟连同其他回乡创业的年轻人,催生放大民宿力量,构建“景村一体”的乡村产业格局。同时,他们聚焦当地特色农产品,打造“产、供、销”一条龙服务,带动周边村庄农户近200余户,农民从业人员520人。

  村景融合微景区初见成效,“笆篱山艺术空间”“民间宿客·三味书屋”文化品牌影响力日益浓厚,吸引众多外地游客和团体来此开展研学、展示、亲子、节庆等活动,全年共接待游客3万余人次,村集体以配套基础设施,集体资源、资金等入股分红,每年增加村集体经营性收入4.8万元。“民间宿客·三味书屋”民宿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精品企业、安徽省首批省级休闲旅游示范点、安徽省百家精品民宿、安徽省首批“皖美金牌民宿”。

  

  春山知行乐

  2020年底,“95后”的绩溪本地人胡祚放弃了大城市的生活,立志回家乡建设一个集休闲度假、健康养生、劳动教育、研学旅行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把绩溪良好的生态、丰富的资源转化发展为现实版乡村产业,以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祚家生态园研学基地集徽派建筑与生态农业于一体,实现了传统文化与养生度假的和谐统一。生态园围绕“吃住行游购娱”休闲乡村旅游要素,投资建设徽派园林景观区、特色生态养殖区、劳动教育研学基地、户外烧烤露营场地等综合设施,开展户外露营、休闲采摘、文化研学等特色活动。常年配送优质稻米、绿色果蔬等特色农产品,产销率达100%,全年产值达380万元,社会效益显著。基地建立了“公司+生态园+村集体+农户”协作关系,每年为农民增加收入5.95万元,其中脱贫户8户;生态园各类生产管理直接吸纳劳动就业人数50多人,全年增加收入50多万元,其中农民占从业人员90%以上,人均增收1万余元。2022年,生态园评为宣城市劳动教育实践基地,2023年全年接待社会研学旅游团队和散客合计人数达2500余人,被评为绩溪县中小学生研学旅行实践基地,并获评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四星级示范园区。

  

  春山红欲燃

  “我是生在大山里的人,家里人从小就把我带出去,21岁那年,在农历新年前,我踏上返乡的列车,来到了长安镇梧川村。”绩溪县大会山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90后”吴忆南回忆道。

  在梧川村,吴忆南深入走访大会山农特产品公司,广泛听取群众心声诉求,深感农特产品的产、运、销困境,主动发挥自己的宣传策划专长与市场运营优势,在多个电商平台、新媒体平台开设店铺、广作宣传,布局产品线,积极帮助农户售卖农特产品,公司多款产品销售火爆,企业运营渐入正轨。随后,吴忆南正式接管大会山农特产品公司,开始全面参与运营管理,使当地的农副产品产销驶入“快车道”。

  

  在调配多方资源高效运营管理农庄和企业之余,吴忆南又把目光投向当地的红色资源。2018年底,团宣城市委、团绩溪县委与梧川村合作,充分整合当地红色资源,在百坑会议旧址创办了皖南黄高峰青年学习学院。学院坚持就地取材,突出红色教育,采取专家辅导、实践教学、体验教学等多种方式,创新办学模式,通过梧川村集体与大会山旅游开发公司签订经营管理协议,实现“团干部培训+产业振兴”的新模式。截至目前,皖南黄高峰青年学习学院组织开展专题培训60余次,培训4000余人,其他各类主题实践活动200余次。2021年,学院被确定为宣城市第二届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汪秀云)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