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泉县保护传承创新“非遗”项目走出新路子-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6/27 17:35:37
来源:临泉县委宣传部

临泉县保护传承创新“非遗”项目走出新路子

字体:

  近年来,临泉县大力实施“文化强县”战略,持续加大对“非遗”项目的保护、传承和创新,让“非遗”项目走进学校、走进社区、走近老百姓,着力打造“非遗”产业,点燃“非遗”的青春火焰。

  今年1月18日,在临泉二中校园里,一场别开生面的“传承非遗文化 迎接龙年春节”活动正在进行,一批省、市、县级“非遗”传承人现场展示葫芦烙画、蛋雕、剪纸、空竹等技艺,与在校学生互动。精彩的活动吸引大家跃跃欲试、积极参与。

  5月29日,临泉县韦寨镇实验小学迎来了一批杂技表演者,一个个杂技小演员在舞台上接连做出惊险动作,引得同学们掌声不断。这是该校“杂技进校园”活动的一个场景。

  肘阁抬阁、临泉杂技、毛笔制作、火叉火鞭……一项项耳熟能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犹如一颗颗繁星,绽放在临泉文化的天空。

  目前,临泉县拥有非遗代表性项目共78项,其中,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项,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6项,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23项,县级非遗代表性项目47项。此外,临泉现有四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13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2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9人,县级代表性传承人70人。这些“非遗”项目,有的属于文化演艺类,有的属于制作技艺类,有的属于食品加工类。

  近年来,临泉县通过政策支持、资金帮扶、传承人培育命名等举措,让肘阁抬阁演出活动逐渐重新回归人们的生活,特别是在农村传统庙会、集市、节庆活动中大放异彩。2008年,肘阁、抬阁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这是临泉县首个列入国级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项目。

  临泉是中国民间杂技艺术之乡、中国杂技之乡。为让临泉杂技发扬光大,临泉县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让民间杂技大放异彩。2009年秋,首届安徽省民间杂技艺术节在临泉县举办,自此,临泉县成为安徽省民间杂技艺术节唯一举办地。此后,临泉县又先后承办了6届杂技节。在这个平台上,全省杂技艺术从业人员同台竞技,相互切磋,交流提高,共同推进杂技艺术的不断提升。

  为做大做强杂技产业,临泉县先后建设了魔幻之都、中环格林童话世界、长官杂技小镇等旅游景区,把杂技这项“非遗”项目作为各景区展演的重要内容,特别是在长官杂技小镇,专门建设了杂技演出场所,每天固定时间向游客演出,成为传播民间杂技艺术的重要平台。

  临泉县高度重视杂技人才的培育,先后创办了6所杂技学校,建设了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市级非遗传习基地和杂技博物馆,鼓励杂技节目创新,一大批新人涌现出来,一大批杂技节目走向全国演出平台。目前,临泉拥有杂技团队队872个,从业人员超过28万人,杂技产业年创收入逾5亿元,杂技产业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

  临泉县还对“非遗”项目进行分级管理,不断加大扶持力度。 “非遗”项目获批后,除了获得相应级别的奖补外,还对项目日常运营进行管理考核,根据考核情况给予相应奖励。同时,对“非遗”产业化进行专门预算,专项用于支持“非遗”产业化发展,把产业化发展作为文旅工作年度考核的重要内容。在此基础上,还着力从政策、法律法规、日常管理等方面,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如今,临泉“非遗”正以别样风姿展现无限青春。(赵怀勇)

【纠错】 【责任编辑:李东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