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打造难以忘“淮”的流动党员“沪集地”-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6/26 17:21:12
来源:淮南市委宣传部

淮南市毛集实验区:打造难以忘“淮”的流动党员“沪集地”

字体:

  近日,总投资4.8亿元的毛集实验区乡村振兴文化旅游园正式开工,标志着淮南市毛集实验区依托驻沪流动人口党委进行深度招商引资,取得的又一成效。

  近年来,毛集实验区不断深化驻沪流动人口党委功能,拓展辐射带动效应,创新推出难以忘“淮”的流动党员“沪集地”党建特色品牌,着力打造毛集实验区乃至淮南与上海交流、合作、共建的一面红色旗帜,推动流动党组织乡地双促互建。

  筑牢战斗堡垒,从“散落”到“凝聚”

  毛集实验区驻沪流动人口党委自2017年1月成立以来,持续在制度机制、联系沟通、优化服务上下功夫,在两地互动、双向服务、共同管理上求创新。近年来,毛集实验区以提升流动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为重点,突出政治功能,全面摸排在沪流动党员信息,理顺组织架构,确保所有毛集籍在沪流动党员全部纳入党组织管理。以淮南和闵行两地共建为契机,选举毛集籍在沪创业成功人士、上海临吉地市容管理服务有限公司董事长王安雷担任党委书记,签订《流动党员双向管理协议》。

  面对广大在沪流动党员没有固定活动场所,不便于开展组织生活的问题,毛集实验区以上海临吉地市容管理服务有限公司办公区域为活动主阵地,设置党委办公室、党建活动室和小型会议室,规范上墙制度,融入淮南文化和毛集元素,倾力打造难以忘“淮”的在沪流动党员联络地、在沪优秀人才交流地、在沪务工人员集中地,让流动党员异地有“家”,做到“离乡不离党、流动不流失”。

  锤炼流动尖兵,从“管理”到“参与”

  多年来,驻沪流动人口党委主动寻求跨省协作,创新组织设置,灵活做好在沪流动党员日常教育管理工作,实行流动党员“双重管理、双重服务”,建立两地日常沟通、定期会晤等机制。统一印制《流动党员登记册》,组织填写《流动党员信息采集表》,做到流动时间、去向、联系方式、作用发挥情况清楚。流动人口党委坚持把理论学习作为首要政治任务,认真落实“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组织生活制度,联络公司骨干,积极开展“明纪守纪、锤炼党性”“争做雷锋传人”等主题活动。

  积极与闵行区、徐汇区当地党组织开展共建联建活动,围绕共筑组织基础、共促队伍建设、共办特色活动、共谋双方发展等4个方面开展合作。因在市容管理、垃圾分类管理等方面工作突出,累计20余名公司党员职工受到当地政府和各行业表彰。

  打通互动桥梁,从“宣传”到“共融”

  驻沪流动人口党委先后组织在沪流动党员参加毛集实验区文旅宣传推介活动、“乡村振兴”书画展、返乡创业考察等活动;相继组织160余名在沪流动党员到中共一大会址及纪念馆、上海宝山淞沪抗战纪念馆、上海解放纪念馆等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党性教育现场教学,让流动党员接受革命文化和红色精神的洗礼。依托流动党委主阵地,积极联络处毛集籍在沪优秀人才,成立毛集实验区工商联(总商会)上海联络处,进一步搭建上海、毛集两地经济社会交流共融的平台,引导毛集籍在外优秀人才厚植家乡情怀,心系家乡发展。组织在沪党员参加毛集实验区在沪招商引资培训会议,围绕“我为家乡办实事”主题,召开座谈会、发放调查问卷,组织流动党员为家乡发展建言献策;常态化上门对接、高频次推介恳谈,积极与驻地商会联动,帮助家乡文化和优质产品进到上海,引向全国。在驻沪流动党委的引领下,上海临吉地市容管理服务有限公司主动出资近百万元,在家乡兴建了400多盏照明路灯,让3万余名群众受益;每逢节日,联络各在外企业对家乡困难老人和儿童进行慰问关怀和捐资助学。

  在看望毛集籍在沪优秀人才时,毛集实验区工委书记、人大工委主任胡林娜表示:“驻沪流动党委要做好‘双向服务’,为家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创业渠道,为上海经济发展和社会创新做好服务,促进在沪流动人口党委与家乡党组织互动交流,融入淮南、上海共建发展大格局。”

  营造温馨氛围,从“家园”到“乐园”

  驻沪流动人口党委注重加强与流动党员的日常联系沟通,积极“以才引才”“以智引智”,面向家乡定期开展优待招聘工作,每年促进100余名家乡优秀人才在沪就业创业。对流动党员实行政治生日必联、逢年过节必联、外出返乡必联、遇到困难必访的“三联一访”制度,围绕异地就医、就业、就学等关心的问题,积极建立在沪流动党员党组织与流出地党组织沟通协调机制,双向发力、共同解决,增强流动党员的归属感,用心用情构筑流动党员温馨家园和创业乐园。流动党委还组织和引导广大流动党员、群众参与当地的“文明创建”活动,争做“五个模范”,鼓励务工党员、群众积极融入城市建设,成为传播文明新风的先锋。同时,毛集实验区党工委通过驻沪流动党委强化与广大流动党员之间的感情联络,生活上注重关心关爱、政治上高看一眼、荣誉上大力表彰,引导广大流动党员全力支持家乡、回报家乡、建设家乡、建功家乡。

  “身在他乡的情深赤子,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家乡的建设和发展,为促进家乡文旅事业发展,更好地回报家乡淮南和毛集,我们一直在多方探寻合适的项目落地。”在文化旅游园项目开工仪式上,主动回乡投资兴业的毛集籍在沪优秀创业人士、驻沪流动人口党委书记王安雷激动地说。

  “‘沪集地’党建品牌,就是要依托驻沪流动人口党委,发挥其组织凝聚、双招双引和互帮互助作用,把在沪流动党员归集到党组织中来,引导广大在沪流动党员当好‘党的政策宣传员、遵规守纪示范员、两地发展联络员’,真正建成为推动淮南、上海共融发展的标杆载体。”毛集实验区工委委员、组织部长何涛表示。(柴化洋)

【纠错】 【责任编辑:周雨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