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西:三产融合 重新定义“一粒米”的价值-新华网
新华网 > 安徽 > 正文
2024 06/22 09:28:49
来源:肥西县委宣传部

肥西:三产融合 重新定义“一粒米”的价值

字体:

  在合肥市肥西县紫蓬镇,有这样一家企业,它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国主食加工业示范企业、中国主食品加工企业10强、中国绿博会金奖……放眼安徽省食品加工市场,提到米线,必提“王仁和”;说到“三产融合”,依旧绕不开“王仁和”。

  “今年全省农业大会凸显了对‘三农’工作的重视,给了我们极大的鼓舞。作为农业产业化省级重点龙头企业,2024年我们将继续按照‘粮头食尾’‘农头工尾’的指导思想带动更多群众致富,助力乡村振兴。”王仁和如是说。

  2023年,王仁和被肥西县认定为高层次人才,并成功认领了人才码。作为“王仁和米线”的创始人,他不仅打破了米线赛道有品类无品牌的行业桎梏,将一碗普通的米线打造成了享誉四方的美食品牌,更用自己的努力和智慧成为家乡的骄傲。

  从农村到“米线大王”的传奇之路

  王仁和,一个土生土长的肥西人。1996年与米线结缘,创业初期,他通过不断尝试和创新,提升米线产业竞争力,逐步改变了人们对米线的认知,将其从街边小吃转变为日常餐桌上的常客。凭借对粮食的深厚感情和对米线产业的执着追求,经过多年奋斗,成功创办王仁和米线食品有限公司,将一碗小小的米线做成了大产业。2021年,王仁和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全国农村创业创新优秀带头人典型。

  绿色循环经济产业链的创新实践

  硕果累累的背后,是有迹可循的。在传统食品市场面临“破局”难题时,王仁和敢为人先,成功开拓出“三产融合,循环经济”的绿色低碳发展模式,构建了一个以米线产业为核心,将基地种植、米线加工、酒品酿造、餐饮管理等资源相互链接、相互转化的产业链条,充分利用了糙米、洗米水、米线边角料等看似无用的资源。借助政策惠农的东风,进一步完善了从种子到餐桌的生态产业链。

  自动化生产线的引入与产业升级

  一碗米线的背后,是自动化的产业体系。2013年,王仁和获得两项发明专利:《一种工业化规模生产米线的配料设备》和《应用于米线加工中的二次配料混合系统》。2015年,再次获得了《一种应用于米线加工工艺中的浸米洗米系统》的发明专利。王仁和不仅主持制定了安徽省《米线》地方标准,还致力于提升米线产品的品质和米线自动化生产线的研究与改造。2023年,安徽王仁和米线食品有限公司的产值达到了6.3亿元,较2022年增长16%以上,缴税近2000万元。 

  深化产教融合和人才培养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家政策和当地政府的推动下,王仁和积极响应,立足自身实际开展产教融合的探索与实践。一方面与合肥工业大学、合肥科技职业学院、安徽外国语学院等高校合作,搭建校企联建“产教融合”平台,探索“高校+企业+人才”培养模式。把企业和学校教育紧密结合起来,目前企业已建立5处实训基地,实现教育、人才、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另一方面,注重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广泛参加及开展镇域人才沙龙交流、线上线下招聘会,吸引和回引人才,为企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同时,注重党建引领和企业文化建设,以支部为堡垒,集中学习党的政策方针、开展党组织活动等方式提高员工的思想政治素质和归属感,激发员工的创新热情和工作积极性。

  一粒大米链起一个产业,一个品牌撬动一个市场。如今,经过28年的沉淀,王仁和米线作为米线饮食文化符号在全国遍布生根。(许俊 陈璐)

【纠错】 【责任编辑:吴万蓉】